香港财政司司长:数字资产推动传统金融业务升级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市场参与者对数字资产领域的兴趣持续升温。无论是加密市场还是稳定币,都将在未来继续吸引流量。为此,香港将继续打造自己成为连接Crypto与TradFi的重要枢纽,吸引这两方玩家在此布局。
据GovHK介绍,陈茂波自2017年起担任财政司司长,曾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立法会议员、法律援助服务局主席,以及发展局局长。
陈茂波于周日发表博客,谈及多项金融议题,其中包括数字资产。他写道,香港在数字金融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数字资产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增长。本地银行的数字符资产交易总额在2024年达到了172亿港元(约合21.9亿美元),而年末托管资产规模则为51亿港元(约合6.5亿美元)。
回溯到2022年底,香港首次发布了关于数字资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宣言。此后,加密生态迅速起飞,吸引了大批相关企业落户香港并持续扩张。

陈茂波指出,目前已有10家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成功拿牌,另有8家平台的申请正在由证监会(SFC)审批中。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准备释出第二份政策宣言,陈茂波表示,此举是为了「响应最新市场动向与形势变化」。
此外,陈茂波表示,政府正加速推进针对托管和场外交易(OTC)的监管框架建设。
他强调,产品创新是关键,因为这是「创造市场需求、提升流动性、推动行业升级」的有效方式。
香港:越来越多市场玩家盯上稳定币赛道
香港立法会已通过《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重点是为稳定币发行人建立牌照制度。陈茂波表示,香港「稳步且审慎地推动稳定币发展,为全球稳定币市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
他指出,未来稳定币板块的关注度与市场需求都会持续升温。目前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达 2,517亿美元,而2024年全年稳定币交易量更是冲上 27.6万亿美元。

根据陈茂波的说法,与法币挂钩的稳定币结合了区块链的安全与效率,以及法定货币的稳定性,未来有望成为「连接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潜力工具」,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他指出,稳定币可作为创新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也能用作去中心化的支付媒介,不再受限于传统支付的时间与地点限制。
陈茂波写道:「我们注意到,已有大量市场玩家对此高度关注。条例生效后,金管局(HKMA)将尽快处理相关牌照申请,让符合条件的项目顺利展业,并为香港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带来全新机遇。」

陈茂波指出,香港采取了更开放的稳定币监管模式,允许持牌发行人根据业务需求,自由选择挂钩不同法币发行稳定币。这种灵活架构,将吸引更多全球机构来港发币,进一步提升相关交易活动的流动性与香港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他总结道:「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要抢占先机,全方位强化香港的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