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分析师专访:用比特币移民香港吸引力有限阿根廷总统$LIBRA事件或加速监管立法
广告声明
我们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我们的一些内容包含附属链接,通过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可能会获得佣金。
随着香港投资移民可用加密货币当资产证明,持有3,000万港币价值的比特币或以太币即有机会“通关”,此新措施业内人士是如何解读?作为香港持牌的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其首席分析师Jeffrey认为,该新政策的重点在于其意义,是象徵港府对加密资产合规性以及长远价值的认可。
新措施的吸引力有限
首先从香港自身的而言,投资移民的主要诉求来自身份红利、税务优势等,这也决定了其主要的受众群体可能还是以亚洲、包括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为主。特别是考虑香港在子女教育、资产投资、税务等方面相比较内地具有的优势,所以,从受众人群上可能相对受限。

因此,对于资产价值超过3,000万港元的大户而言,一方面在当前全球(除内地外)监管逐步放开的背景下,以加密资产作为资产证明,进而实现移民的可选范围会逐步扩大,这会降低香港本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执行上的成本、难度以及时间都可能影响这些大户的决策,可能还需要港府在已有审批案例的基础上给出详细指引,更重要的是,除了有等值3,000万的加密资产外(BTC\ETH),还需要在2年内持续保持投资总额不低于3,000万港币,这些现实的障碍都会促使持币大户进一步考量整个投资移民香港的兴趣和意愿。
从更为积极的层面去看,港府从BTC拓展到ETH作为资产证明,某种程度明确了港府对加密资产合规性以及长远价值的认可,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让更多人认可加密资产、参与并使用加密资产,这对行业具有长远的正面影响。
加密资产的波动性及会计困难
其次从实际的执行角度去看,该项政策在具体落地上有一定难度,符合要求且能够顺利通过的比例也会进一步打折扣。比如会计师如何给予加密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如何证明资产来源的合规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就是内地目前对加密资产的承认程度,监管清晰度并不明确,若一旦收紧跨境资金管制,也可能外溢影响到这些持币大户。
加密资产并非传统资产,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加密资产,目前更多的将加密资产视为无形资产,比如美国的FASB已经在最新的指引中将加密资产定性为无形资产,但它的处理又不同于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其价值更多的取决于交易市场的供需。因此,从其资产评估角度,一般会参考中心化交易所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以此作为其参考估值。
去中心化成资金来源痛点
无论是否以加密资产作为资产证明来进行投资移民申请,均需要证明资金的合法来源。因此从具体执行角度,需要具备完整的合规资金链路账单、交易记录,以此证明资金的合法性。这对于很早期的用户而言,由于基础设施或历史原因,可能无法有效的证明其来源,对于此类申请人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
资产证明中的来源合法性,重点是整个交易链条的清晰,以及初始资金的合法。只要在完整的交易链条中,都有清晰的路径,其合法性理论上就不存在问题。对于持有形式而言,比如放在大的合规交易所、个人冷钱包这种相对普遍的资产存放形式都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证明持有的账户隶属于你个人,换言之,个人冷钱包更需有更详细的监管指示,目前都尚属技术链条逻辑推测,因此具有KYC审核的储存模式可能会更加容易通过。
料香港短期内不会推进更多币种的ETF
从全球加密ETF的总体趋势上看,一些代币的ETF申请正在加速,这主要得益于比特币ETF的成功,以及美国加密监管放宽的趋势影响,但香港可能并不会盲目跟随。
一方面是香港目前的整体监管还是审慎包容的总体原则,已经批复通过的加密ETF,对底层资产的交易流动性、波动率、托管机构等规定了详尽的要求,在目前的要求下,除比特币及以太币外,其实很多加密资产其实并不符合在香港发行ETF的监管条件;另一个是当前香港的比特币以及以太坊ETF推出以后,整体的交易量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市场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预计不会盲目扩展更多的加密ETF。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假若比如狗狗币和SOL等在美国推出ETF,港府即便并不一定会立刻推出相应的ETF,但可能会加快对加密资产监管框架的完善,比如对加密资产进行相对明晰的分类,以逐步推进增量资金的进入,而后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对加密ETF进行扩容。

迷因币会进入一个加速淘汰期
模因币的之类的无实用性代币主要是受到行业叙事、投机情绪的影响,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各类诈骗项目的出现,发展无序,对行业是一种较大的伤害。从各国监管视角也不太会支持此类生态的发展。
因此,从整个投资逻辑上,头部的主流币(BTC、ETH)等会逐步将成为全球机构大类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其价格受全球宏观的变动影响;迷因币由于其巨大的波动性和风险性,在风险偏好较高阶段呈现出部分的脉冲行情,同时随着监管的成熟,预计投机属性会受到极大压制,整体会进入一个加速淘汰期。从整个监管角度而言,监管成熟度的提升,其实避免了因为行业“劣币驱逐良币”而陷入负向螺旋,对行业健康成长有极大促进。
阿根廷总统$LIBRA事件揭示监管漏洞
这个项目发展过程充满戏剧性,无论是市场质疑的老鼠仓、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欺诈市场操纵等问题都有不少的证据(事件详情可按此),投资者不仅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行业带来了负面的冲击和极坏的影响,从行业从业者角度,非常反对且也不希望后续有类似项目出现,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对高度关注此类项目的风险,谨慎参与。
从监管角度,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评估,都不太可能去支持此类项目,只是限于当前各项监管框架、监管工具的不完善,法律定义也相对模糊,因而给项目留下了一定的钻漏洞空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总统发币的特殊性在于政治权力介入了其中的内幕交易,某种意义是一种权力寻租,不仅始作俑者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处罚,投资者巨额的损失也无从追责。参考历史上较为有名的风险暴雷事件,如FTX、Terra等事件,这些风险事件一定程度都促进了行业监管的进步,我们认为$LIBAR可能也会引起全球监管对此类事件的高度警惕,从而进一步加速监管立法,以遏制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